前几天,一位居住在北郊的老人给晨报编辑部打来电话,说她给家对面的一家超市打电话让上门送盐被拒绝,态度很不好,她很生气。
这位老人姓李,今年83岁,系空巢老人,腿脚不便,一个人生活。一天她做饭时发现没有盐了,就打电话让家对面的超市给送两包,但被拒绝了。
她说:“超市之前曾给我上门送过食用油和大米,可这一次接电话的人说他们没有空。没办法,我只能拄着拐杖挪到超市去买,到那发现他们并不忙。”
老人很生气,但真的该生超市的气吗?
大家都清楚,超市属于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,法律或道德都没有哪条规定,要求它必须承担上门送货的义务,除非它自愿将其作为招揽客人、提高美誉度、刺激消费的经营手段。据了解,就算是提供送货服务的超市,也是有着送货距离和最低消费金额的要求,低于标准也是拒绝的。记者致电老人反映的这家超市,果真就有3公里、100元以上的限定。由此可见,以前可送食用油和大米,此次不送两包盐,距离没变,那原因很有可能就出在消费金额上。
超市的经营主动权是真实的,但老人的现实困难也是真实的。老人可以为超市客服人员的态度不好生气,但不能为超市拒绝送两袋盐而生气。那么,老人怎样才能不生气,换句话说,像老人这样的特殊群体如何才能得到社会体系的更好照顾呢?
社区应是责任主体,社区干部应该详细了解辖区内如孤寡老人一样的特殊群体,多走访、多照顾,最好将其列入日常工作清单。
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根本,面对公益性保障体系尚处于较低水平和普惠性级别的现状,我们大力完善市场化保障体系,国家可通过经费补贴的方式,让特殊群体得到更好的照顾。
志愿者组织是重要的补充,我们应该提高志愿者的组织和管理水平,通过有序化和日常化的活动,解决政府和市场都没有触及的角落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,以后将“完善社会救助、社会福利、慈善事业、优抚安置等制度”。想必到了这一天,老人才会彻底高兴起来,不会再为超市没送两包盐而生气吧!
来源: 黄河晨报
宜: 祭祀、塑绘、开光、订盟、纳采
*声明: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,广大业主自行判断。
*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,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,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。